记者8月25日从市经信委获悉,太原市“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发展是工业领域的第一要务,转型升级是工业发展的主题。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建设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依托晋西、智奇、太重、阳煤化机、江铃重汽、比亚迪、宇航等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成果,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煤机装备、载重汽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煤层气装备、煤化工装备、高端重型机械装备,推动“太原制造”向“太原智造”转变,努力建设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二是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提升传统材料产业深加工附加值为方向,以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巩固新型不锈钢及深加工、高性能磁性材料、镁铝合金等产业优势,依托太钢、阳煤化工、汇镪等骨干企业,不断延伸新材料、碳纤维制品、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链条,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是建设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富士康、中电二所、罗克佳华、长城微光、中天信等骨干企业,以经开区、高新区为载体,优化电子制造业、软件业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北斗导航产业。采用互联网+产业模式,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形成一批领军型、带动型、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建设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基础、系统集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建设四大优势产业集群
一是建设百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产品,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消费品再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规模,支持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建设百亿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为载体,依托太重风电整机、中电二所太阳能电池硅片、天能科技太阳能光伏电池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光伏产业及其关键设备,推动风电产业成套化,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建设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按照建园区促集聚、调结构转方式、树品牌强特色、提质量保安全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规划建设绿色食品工业集聚区,发展老陈醋、肉制品加工、奶制品、豆制品、高档葡萄酒酿造及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四是建设五十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重点企业、技术产品、医药园区、重点项目为载体,大力实施重振“太药”品牌战略和扶优工程,推进创新药物品种开发,发展现代中药,规划建设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生物育种和生物制造产业。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特色产业政策,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严格控制普钢、焦炭、水泥、电解铝、金属镁等产业的重复建设。开拓外部市场,扩大洁净焦试点和使用。提高高端产能供给效率,防止新的产能过剩。提高园区入驻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工业高端产业发展。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创优政务环境,加大帮扶指导和要素保障力度,打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权限下放、税费减免、降低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组合拳”,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用电价格。推进政策落实和潜力挖掘,确保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把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投入作为重点,加大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阳煤太化清徐新材料园、古交兴能电厂三期等项目建设。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重点,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推进企业创新“五大工程”建设,实现“太原制造”向“太原创造”的跨越。
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围绕“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重风电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江铃重汽整车及发动机、富士康智能手机维修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对产业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兴产业大项目,补上产业链发展的短板,重点抓好上海纳克高端润滑油、昆山维信诺 OLED 等项目。围绕开发区扩区,突出错位发展,强化产业链招商,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创新项目管理服务机制,对重点推进项目予以积极扶持。
加快推进五大融合
加快推进两化融合。以开发区、工业园区、软件(科技)园区等功能区为重点,结合我市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强化示范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运用“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提升核心创造力,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步伐。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建设两化融合综合技术服务平台,改善两化融合工作机制和支撑体系,实现以信息技术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建设制造业服务化示范区,积极推广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快制造业服务化。以现代载能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加速产业从技术到产品、业务、市场的融合进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搭建起融合型产业新体系。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内军地两用企业和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动员产业协调机制,打造军民融合平台,扩大民参军新领域。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动员效率和水平,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按照全市功能区布局和城镇化发展框架,疏解城区非都市工业产能,借助城中村改造机遇发展都市工业,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区域融合。抓住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机遇,鼓励企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强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内企业的互联互动,推进太原城市群工业经济资源整合,积极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型飞地模式,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区域工业经济融合发展新格局。提高工业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利用的绿色工业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全方位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构建适应工业新型化要求的“自然资源—产品和使用—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工业发展模式。
促进低碳节能发展,构建低碳高效的资源生态体系。全面实施能效对标活动,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健全节能管理、节能监察、节能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进节能、低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煤改电”试点。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的产业生态体系。以工业污染全防全控为切入,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点行业污染减排,提升现有产业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共生互补、互为耦合的工业生态化网络体系。
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发展体系。落实《安全法》,严格按照“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和“三个敬畏”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隐患排查和监督执法,夯实工业安全生产基础,健全长效机制。
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完善现代信息基础设施。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宽带太原”和无线网络建设,优化网络性能,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打造“全光网城市”。
推动“互联网+”行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推动微软云暨移动孵化基地建设,发挥太钢、太重等大型制造企业的创新优势,搭建发展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大力推广信息应用。积极创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实施千亿级信息消费工程,加大高速宽带应用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力度,推进信息惠民,加强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广度融合,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智慧城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严格实施信息安全与网络建设“三同步”,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平台,健全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安全应急防控,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