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轮山西国企国资背水一战改革后,将会呈现怎样的一番景象?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改革的时代方位和背景特征。
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供求格局此消彼长,市场价格时刻异动,环球同此凉热,全球化的市场之海就在那里,你不试着下海游泳,就会被涌过来的海水淹死——这就是我省国资国企现在所处的时代方位和背景特征。“市场化取向、竞争力目标、专业化重组、股份制改造、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监管”则是省委、省政府把脉问诊后开出的“药方”。
把山西国企国资改革所处的时代方位、背景特征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要求、方向路径和关键环节相对照,国企改革后的“轮廓”也就清晰可见了——
由重规模、粗放式转向重效益、精细化。
“瘦身健体、固本培元、提质增效”,是我省针对部分企业“靠打营养液、吃激素”,为了做大规模、数字,自个儿辗转腾挪,顾了“面子”却伤了“里子”的“虚胖”行为开出的方子。对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传统企业,要通过专业化重组来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一些企业集团中非主业的其他专业公司独立出来专业化发展;支持有望做强的专业化公司进军本领域国际国内市场,投资、合作、并购重组,发展壮大;支持无力管好的专业公司被国际国内行业龙头兼并重组。通过以利润为中心的新目标体系引导,不再以收入规模论英雄,辅以内控方面的若干指标,倒逼企业切实从生产型向经营型、从重规模向重效益、从粗放向精细化转变。
由股权高度集中、企业治理不规范转向开放、规范。
我省国企国资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两个分别涉及到“股权高度集中”和“企业治理不规范”。中央提出,在推进国有企业股改的问题上,除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企业强调控股和控制力之外,完全竞争性领域的股权皆可放开。对我省国企而言,产业从封闭走向开放、股权多元化、引入合作伙伴,不仅能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管理,更重要的是带来天然的股东制衡,有利于建立起市场化、法制化的体制机制,保证和促进企业更科学地决策,更规范地运营。对国资而言,股权多元化意味着国有资产资本化,可以加快向“管资本”“管股权”转变。
同时,股权多元化可以让国有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更好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由实体经济算术级增长转向产融结合撬动市场。
产业实体始终是经济的心脏,金融资本则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离开了金融,实体经济只能自我循环,干得再好也就是算术级的增长。产业和资本结合的时代,产融结合才能撬动更大的市场。当前山西国有企业不缺劳动要素,缺的是资本要素。无论内涵发展还是外延发展,无论改革还是稳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都需要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搞好资本运作,通过产融结合,可以实现“金融疏通血液,产业提供利润”的良性循环。可以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企业规模。国资国企通过改革走产融结合之路,定会使产融双方实现共赢。
由重视资源、政策转向更重视科技、人才。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国有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对资源、政策的路径依赖,踏踏实实地加强技术创新,更加重视人才,激发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作为企业经营最核心的人才,尤其要理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做企业家和做官员的关系问题。培养一批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不封闭保守、因循守旧,注重开放革新、合作共赢的职业企业家队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晋商的精髓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就是不靠资源靠头脑。晋商前辈们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能称雄五百年,靠的就是脑袋。
由违背规律、僵而不死转向尊重市场、价值扬弃。
我省国有企业中,僵而不死的企业还为数不少,已经成为企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是企业减利的重要出血点。哪个企业发展得好,哪个企业生存不下去,应该由市场说了算。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违背规律就要付出代价,代价是社会的效率降低和资源浪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精神,就是要把国企国资建成“耗散结构”,有吐有纳。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进行价值扬弃的过程,“僵尸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坚决出清,低效、无效资产舍得退出盘活。
深化改革,才能赢得蓬勃活力和后发优势。通过五年的努力,全省国有企业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引领能力,培养一批企业在全球、全国拥有重要的行业地位,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高地。让新动能新产业成为山西新型经济的引领者,为山西转型升级振兴崛起作出特殊的贡献。
这里,我们勾勒出的还仅是一幅幅粗线条“画像”,要想把“画像”真正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办法只有一个:撸起袖子加油干!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