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压力层层加码,上下游产业挤压不断。作为中国焦炭出口第一大省,山西焦化行业力求突破环保、市场重围,从“傻大黑”到“高大上”。
在能源重地山西,煤、焦、冶、电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地位显赫。2016年,山西省出口焦炭765.3万吨,占中国出口的75.6%。多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山西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焦炭出口基地的地位。
然而,在煤炭、钢铁“去产能”接连推进、环保压力逐年加大的背景下,这个昔日的光环行业面临围追堵截。
一位焦化行业人士表示,在2015年以前,山西焦化行业连续八年亏损。直到2016年以来,焦炭价格大幅反弹,焦化行业才扭亏为盈,但短暂的回转难掩尴尬。
近年来,中国北方雾霾频发。因为超标排放、治污不力,山西焦化企业屡屡遭中国环境保护部督查、通报。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山西焦化行业感受到巨大的环保压力。此外,上游煤炭领域和下游钢铁市场双重挤压,焦化行业两头受气,持续向好的基础并不牢靠。
在山西“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的转型环境下,焦化传统企业常有被“遗弃”的担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此前,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临汾调研时指出,要用改革推动环境治理,加快焦化行业改造升级。山西省长楼阳生亦提出,要发展差异化、高端化的煤基化工产业,推动煤焦化一体化。
上述党政“一把手”均把焦化行业指向“高端路线”。
近期,山西省分管工业运行的副省长王一新连续赴运城河津阳光焦化集团、太原清徐亚鑫能源集团、山西省焦炭集团等地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此举意味着,山西对焦化行业的谋划布局,即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对此,山西省政府相关人士介绍,近期,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主持召开焦化行业座谈会,直面“焦炭行业的出路”。
上述人士表示,会议期间,山西焦化行业人士形成共识。业内普遍认为,山西焦化行业要“强者上,平者改,庸者退”。在山西54个市、县的157家焦化企业中,培育三至五家龙头企业,以此推动解决环保问题,提升竞争力。
此间,山西官方鼓励焦化企业与上下游的煤炭、钢铁企业合作,推进一体化经营,降低产业风险。同时,在注册名称、推广时要有意识地突出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主营业务,淡化弱化焦化产业特征,体现转型升级形象,以更好获得金融支持。
对此,王一新表示,山西国有焦化企业应当深度“混改”,甚至可以完全退出焦化行业。同时,焦化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企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地方政府应加快推进兼并重组,完善市场化产能置换政策。
对于上述政策导向,山西焦炭行业一位负责人表示,“焦化行业联合起来谋出路”势在必行,山西提出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比较符合实际,但实际操作性还需要市场检验。
来自钢铁行业的人士认为,上述共识能否迅速推进,企业能否享受足够红利,需要出台导向鲜明的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从传统的“傻大黑”转型到“高大上”,在能源省份产业转型过程中,山西传统优势产业煤焦冶均面临“大考”。
对此,王一新表示,山西希望借助行业变革达到“一石四鸟”的效果:焦化产能逐步退坡,环保难题迎刃而解,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焦化企业经营效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