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以传统产业难以比拟的增量效应、乘数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不断向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渗透。省工信厅日前出台《山西省数字产业2020年行动计划》,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契机,依托能源、资源、区位优势,围绕“网、智、数、器、芯”五大领域,加速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发展,开展高端软件研发,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大数据、半导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光电等标志性产业集群,建成区域级数字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底,全省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产业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集聚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各标志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规模。数字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相关业务收入超过1250亿元。
“网”:加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加快5G网络建设。2020年底前累计开通5G基站1.5万座,设区市中心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
促进5G行业应用,搭建5G试点应用对接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动5G+智慧矿井、5G+远程医疗、5G+智慧文旅、5G+智慧教育、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应用。
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加快培育本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搭建国内工业互联网优秀服务商与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开发区的供需对接平台。
推动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基建”要求,结合行业应用,谋划一批新项目,形成能源流、数据流、业务流发展集合,打造数据存储经济带。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协同发展,满足新型数字业务发展需求。推动数据中心液冷、光互联等技术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运行质量。整合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推动超级计算、先进计算等技术发展应用,积极打造国家级超算中心。
“智”: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步伐。重点推进2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组织专家对省内百户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诊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将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技术引入煤矿智能化建设。
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效能,调动企业积极性,支持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及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和水平。推动开展两化融合发展评估工作,并纳入数字经济评估体系,引导各市政府、工信局主动作为,积极行动。
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面向地方产业主管部门、14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宣贯培训。遴选“有数据、用数据、数据准要素化”的企事业单位开展DCMM试点评估。推动构建我省DCMM评估服务体系,为提高全省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开展好本地化服务。
“数”: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动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阳泉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基地、精英安全生产智能感知系统产业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构建基础数据服务体系。发挥我省在数据标注产业先发优势,加快推动标注领域标准制定,加快专业数据集建设,推动建设数据交易平台,扩大数据开放范围和力度,切实激活数字要素价值,抢占产业发展高点。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开发区增强对标意识和创新服务意识,加快规划布局数字类产业园区,引入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的集聚、优化、共生。
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选树一批大数据优秀产品和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大数据融合应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推动大数据在扶贫领域应用,持续开展扶贫大数据案例征集,对优秀案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广泛示范效应。
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在一线城市和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研发中心,大力推进校企、院企合作,支持山西大学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山西智能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应用型技术攻关。
“器”:倾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培育工程。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基础软硬件核心产业和配套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太原市、综改区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省级信创产业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组建信创产业联盟,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应用,协同构建信创大产业生态。到2020年底,力争全省信创设备设计规划产能达到250万台套,全力打造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和信创适配中心。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试点工程。加强统筹协同,在能源、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启动开展行业级信创产品应用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路、渐次推进”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信创行业应用。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支撑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建设省级适配认证中心,建立完善迁移适配、测试验证工作规范及相关标准,积极培育、引进技术研发、应用适配、测试测评、标准验证、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服务平台机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等院校、专业实训机构与核心领军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定制培养信息安全人才。
“芯”:着力打造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形成碳化硅、砷化镓高纯半导体材料、蓝宝石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测、应用等全产业链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形成光伏、LED、光机电产业链集聚,打造长治-晋城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龙头企业引领工程。依托碳化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重大项目,打造国内最大、国际前三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供应基地。以5G产业及智能无线终端对射频前端芯片的大量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全球复合半导体全产业链产业基地。依托紫外LED芯片等重大项目,带动紫外LED上下游产业集聚,打造国家级紫外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支撑项目培育工程。重点保障中国电科二所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烁科晶体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风华信息半导体检测设备及新型显示装备制造基地、国惠光电短波红外芯片项目、北纬三十八度功率放大器芯片项目、中科晶电砷化镓衬底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实施关键技术突破工程。在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光机电产业,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依托重点企业加强关键工艺技术研发,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施创新平台优化工程。推动建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发展。依托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项目,建设三代半导体6寸生产线,代工生产三代半导体分立元器件,同时吸引相关企业及人才在山西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