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科技创新、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又有哪些新举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3月1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负责人。
一份亮眼成绩单
“经过5年接续奋斗,我省‘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并且全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呈现出积极变化,发展领域由以工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发展重点从采掘、矿产资源等资源型行业向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高新技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转变,发展路径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生产向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发展转变,发展模式从分散经营向集聚发展转变,产业结构和布局日趋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转型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江炤如是说。
“十三五”时期,全省“小升规”目标任务1950户,实际完成3175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全省工业经济增添了新骨干。
五年来,我省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企业创业创新获得新提升。累计培育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8个,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28个,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24个。“十三五”末,全省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达到205个,入驻企业7400多户,吸纳就业14万余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我省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22户,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
支持中小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我省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为对接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十三五”末,全省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中小企业563家,“新三板”挂牌的中小企业达到84家,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晋兴板”挂牌526家,“培育板”挂牌107家,“展示板”挂牌1626家。
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省累计组织40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80余家中小企业与境内外客商签订了合作合同;50余家企业、近300种产品参加第十届、十一届APEC技术交流会;近500家中小企业参加进博会、厦洽会、津洽会、中部六省博览会等展览展示活动;在祁县创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对山西乃至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对外开放和特色产业发展起到创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张清晰路线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是我省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做好全省中小企业工作意义重大。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目标提出新要求。2021年全省中小企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创办小微企业10万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增1000户,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300户、省级“小巨人”企业不少于80户,帮助引导100户中小企业进入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程序,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明显提升。”薛江炤介绍。
围绕目标,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将在十个方面重点发力。
增强发展引领力,全力抓好我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健全规划落实责任体系,强化过程管控、绩效评估,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规划蓝图变成现实。
增强政策推动力,健全政策体系、抓好政策落实。以系统观念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加速成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中小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助发展。
增强改革牵引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成果。坚持先行先试,创建我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做精“创客嘉年华”服务品牌,制作中小企业产业地图,高质量推进规范化股股份制改造,以关键环节重点改革牵引带动中小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增强实体新动力,培育壮大规上工业企业。以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000户硬核任务领题,以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破题,加快为山西转型发展培育工业发展“新引擎”。
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内生式发展道路,夯实专业化服务支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整体创新能力,坚定打造我省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生力军。
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化构建一流双创生态。加快培育小微企业双创基地,高水平办好“创客中国”山西省创新创业大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全力培育转型赶超新优势。
增强服务承载力,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我省中小微企业的管理服务、运行监测和数据共享模式,全力构建高质量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金融支撑力,多措并举强化融资保障。推进金融机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探索创新产品和业务模式,持续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
增强发展融合力,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推我省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本省“内循环”、区域“微循环”,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速推动我省中小企业推陈出新,走向全国,迈向国际。
增强企业新活力,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聚焦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等主线,培养一支有开拓精神、前瞻精神、国际视野的领军企业家队伍。
一个硬核任务
紧紧围绕全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战略目标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净增1000户的硬核任务,3月初,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出台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实施方案,并启动规下工业企业“三送”服务活动,在全省范围内为规下工业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专家”,推进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实施。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副局长史国兵介绍,“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将从六个方面着力,推动这项硬核任务实施。”
摸清工业底数,加强帮扶服务。摸清全省规下工业企业底数,完善规下工业企业基础信息库,逐步形成大中小接续、强中弱梯次培育体系。筛选一批成长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规下工业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企业库。完善入企帮扶服务机制,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式服务。
拓展升规途径,巩固升规成果。积极鼓励引导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迅速发展壮大、上规升级。加大对新建项目的指导服务力度。加强对现有规上工业企业的服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帮助企业挖潜蓄能、稳产增产、稳定在规。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示范引领。各市县研究制定支持本地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配套政策措施,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政策宣贯,推动政策落地落细。加强对“小升规”重点培育企业上规业务的培训指导。
推动创业创新,引导转型升级。广泛开展“双创沙龙”等系列活动,积极挖掘创新潜力,强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培育更多优质市场主体。指导规下工业企业实施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创新服务模式,助推企业发展。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规下工业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公共服务;构建全省中小企业产业地图,引导支持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深化政银企保合作,增强资金有效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督促。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畅通企业问题受理渠道。加强运行监测。
本报记者晋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