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透露称,山西将开展大规模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涉及2000多平方千米、170万人,预计治理资金将达240亿元左右。山西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背景是什么,预期效果有哪些?就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煤炭大省不堪重负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素有“煤海”、“煤都”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约145亿吨,净调出100亿吨以上,占全国省级煤炭净外调量的70%。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的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煤炭总产量为36.92亿吨,其中91%来源于14个大型煤炭基地;而2013年山西省产煤9.6亿吨,其中外运量达6.2亿吨,创历史新高。山西省的煤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约1/4。山西省是全国拥有大型煤炭基地最多的省份,煤炭基地的范围几乎覆盖了全省域。
在煤炭资源长期高强度、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山西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特别是因采煤沉陷造成的居民住宅受损严重,有的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项由10名院士参与鉴定的课题表明,山西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水资源,以山西年产5亿吨煤计算,每年有12亿吨的水资源受到破坏,相当于山西省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按人均12吨水计算每年可供1亿人吃水,可为山西3000万人口每人每月供水3吨。
更令人担忧的是,采煤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山西省因采煤造成土地大面积塌陷,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2002年3月,山西晋城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夏匠村村民赵晋青,开车去地里施肥,突然一下子连人带车陷进地里。赵晋青急忙跳车呼救,几十个村民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车子拉了上来。提起此事,赵晋青至今仍心有余悸。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化客头街道办新道村,村民房屋的墙上出现了宽窄不一的裂缝,最宽的有十几厘米,地面下沉导致许多房屋倾斜,严重的已经倒塌。该村村民梁建忠叹息说,新道村以前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全村800多亩地,而受塌陷影响,现在地都不能种了。在山西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材料科周边地表曾突然塌陷,数间房屋变形坍塌,近50米长的围墙顷刻间夷为平地。一位工人师傅称,当时的感觉就像地震一样,玻璃的碎裂声让人感到害怕,虽然这次没死人,但是谁也保不准哪天在梦里就被埋了。
长期的高强度采矿活动,引发或造成的地面塌陷、裂缝、塌落地震、山体滑移等灾害有增无减。目前,山西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突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多、分布广、发生频率高。2012年,山西省共发生规模以上地质灾害18起,其中中型2起,小型16起,死亡12人,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345.3万元。
“有井没有水,有田不能种,裂缝到处有,走路要小心。”这句在三晋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山西省采煤“后遗症”的真实写照。
防治,在探索中前行
屡屡发生的因采煤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西省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积极探索,力求既要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又要有效治理因采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从2000年起,晋城城区制订了详细的土地塌陷治理规划,根据不同的地状地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办法,该填的填,该垫的垫,在全区开展了一场治理采煤塌陷地的大会战。
2004年,乡宁县实施了“一矿一业一事”工程。该县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县内每一座合法煤矿企业兴办或联办一项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以及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具体标准是:每卖1吨煤,拿出30元用于“一业一事”。
200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地质灾害治理列入了年度要办的12件实事之中,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采矿权灭失地村庄因采矿造成的土地塌陷、房屋损坏和地下水疏干等严重地质灾害的集中治理任务。
2009年,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省展开了煤炭资源整合与煤企兼并重组。山西省的煤矿总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保留矿井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煤炭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山西省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对全省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严防雨季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2007年,囊括地震、地质、气象、疫病等8项灾害内容的《山西省灾害地图集》正式面世,这是我国首部反映灾害发生的区域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大型省区地图集。它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及时避让自然灾害,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政策与措施,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图集由200幅地图和图表、50余幅照片、8万文字说明组成,包括序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森林灾害、疫病灾害和战争灾害等8个图组。8万多字的说明,不仅详细地记录了各类灾害的情况,而且对涉及到的村庄、区域做了准确的统计和汇总。”山西省地图集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姚志明介绍说。
2013年,针对降雨集中、量大、时长的实际情况,为防范因采煤发生的地质灾害,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李小鹏省长、高建民常务副省长多次作出批示和指示,高建民副省长还亲赴吕梁、临汾等市督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努力下,山西省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9起,转移安置445人,避免人员伤亡13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17万元,做到了大汛面前无大灾。
根治,投入240亿元资金
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高度重视。2004年~2010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符合政策的,给予补助资金。期间,山西省包括大同、阳泉、汾西、万柏林、古交、霍州、潞安、晋城和轩岗9个矿区在内的约1049平方千米采煤沉陷区得到治理,安置受灾居民18万余户,受益人数60余万人。而且,各个新区都被纳入了新型城镇建设,政府统一规划,并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功能,职工们弯腰上炕、打水做饭的生活将一去不复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号角。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对山西如何治理采煤沉陷区有着深远的思考。他认为,山西必须突出“绿”的色调,加强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建设美好新家园,通过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两手抓,建设绿色生态环境,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生态补偿等机制,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体系。
据统计,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煤沉陷区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占采空区面积60%,受灾人口约230万人,且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至今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居民生活水平低,而沉陷区带来的灾害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在完成的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中,40%的资金为国家补助,大大减轻了地方压力,也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但这些治理面积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山西省仍需治理的2000多平方千米沉陷区属于国有非重点煤矿和非国有煤矿。
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建议,国家应比照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支持政策,在国有非重点煤矿和非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上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改善受灾群众人居环境,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山西省在为国家提供稳定可靠能源供应的同时,拥有一个较好的可持续生态环境,从而构建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山西省委、省政府将把涉及170万百姓的治理搬迁工作作为第一号工程来抓。”袁纯清说。据了解,山西将参照国家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标准,对沉陷区内建筑物受损程度按A、B、C、D四个等级分别进行维修加固以及集中搬迁安置,预计到2020年基本完成治理任务,所需资金约240亿元。(特约记者邢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