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地成关键
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启动2014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整合中小企业专项资金……4月份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全国各地也使出浑身解数助中小微企业解困升级。
山西省在近两年来密集推出中小微扶持政策基础上再推新政:推进小微企业创办、“小升规”企业成长、“小巨人”企业培育三项成长工程;实施创新能力、管理素质、创业能力三项提升计划。
提质增量
系统打造“中小微”梯队
山西中小微企业长期以来总量偏小,发展较为缓慢,无论是企业总量还是在该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都落后于中部及山西周边省份。“今年我省将新创办小微企业2万户以上,新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左右,新培育‘小巨人’企业100户以上,着力做大中小微企业规模和总量。”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胡荣华表示。
“就新增2万户小微企业而言,我们主要采取任务分解、创业辅导、优秀创业项目选择等措施具体落实。”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经济检测处处长王年平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做了具体解读,“‘小升规’成长工程就是帮助规模以下的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目前山西规模以上企业不到4000家,这也是我省工业与全国工业的主要差距之一。‘小巨人’工程则是指把规模以上企业进一步做成亿元以上企业。最终形成大、中、小、微的企业梯队。”
实际上,从2012年的“省12条”,2013年的“财政15条”、“金融12条”,山西省近两年已在推动该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上出台了一系列密集政策。“和原有政策相比,这些政策更加具体化、操作性更强、含金量更高,可以说力度空前。”山西省中小企业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成中说。
政策组合拳效应初显
2013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煤炭价格大幅跳水,而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高于山西GDP同期增速8.1个百分点,因此成为提振该省经济的重要亮点。王年平分析称,正是一系列扶持在解决中小企业的生产要素难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中小微企业备受困扰的“融资难”为例,山西省去年的“金融12条”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而出台:对以小微企业担保业务为主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补贴、提高小额贷款公司小微、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等具体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具创新性的是,山西省专门建立了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山西运营中心等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市场化服务平台,拓展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山西省也着力颇多。“针对中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山西省财政统筹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开发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或补助支持。我们正在建设山西省创业示范基地,今年年底首批企业要争取入驻,有望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王年平说。此外,山西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实施“三个一”培训,即选择100名小微企业优秀经营者到高等院校进修培训、1000名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主进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10000名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政策落地是关键
尽管政策密集推出,但不少中小微企业依然表示难享政策雨露。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南告诉本报记者,其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问题,但是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企业的经营收入。山西临猗县太方果蔬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政民也认为,政府政策很难执行落实到企业。“政府和小微企业之间互动不够,沟通渠道脱节。而且盖章太多、流程太繁琐。一件事跑十几趟都解决不了,这都影响了政策的效用。”
对此,王年平也有同感,“政策执行有难度。比如税收优惠,一方面是有些企业不知道政策,另一方面是企业享受免税额度较小,但环节太多、成本较大,就主动放弃了。”
王年平分析,目前政策制定层面没有问题,但是缺少一个有力督促、落实部门。“市县两级中小企业局在机构改革中都改成事业单位了,缺少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去推动其他部门执行政策。令出多门,各自为政,造成有些政策难以综合协调,很多政策越到基层越执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