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切换
新闻
山西:李泽民——经济“后进生”的逆袭是一次漫旅
2014
05/14
15:37

几家欢喜几家愁。

随着地方首季GDP数据的渐次公布,全国范围内的一张榜单也就慢慢得以形成,傲居榜首的暂时松一口气,而位列最末的三省,自然受到了灼灼目光。他们是黑龙江、河北和山西。

这些曾在过去依傍于资源禀赋实现骄人成绩的地区,如今似乎在不同程度上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只不过步入“泥淖”的进程比想象的更快。

根据已公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速,黑龙江以4.1%的“成绩”排在全国的倒数第一,接下来是河北,一季度增长4.2%,其后是山西,为5.5%。这样的一个结果,可以称之为腰斩式下滑或者是断崖式下滑,因为如果与年初设定的全年预期增长速度相较,显然连他们自身都有些惊讶莫名。

尽管我们不能迷信“开门红”,不能以“拜GDP教”的思路判断一个区域经济增速的前世今生,但这样的一把尺子还是能多少度量出经济的冷暖。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说法,就是我们不追求高速度,更不片面追求GDP,但是合理的增长速度是需要的,实际上是要引导社会预期。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这三个经济“后进生”的表现,山西在煤炭10年黄金期的终结之时,逢上宏观周遭形势的复杂,自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疲软。而坐拥一隅的黑龙江,这些年来似乎习惯了垫底的现状,如果按照长期经济视角下的结构变化来考量,该省自1979年以来基本都处在增速的末端。再来看河北,这是一个典型的钢铁大省的另类突围,在与雾霾揪扯不清的关系之下,担起了全国压缩钢铁产能一半以上的任务,增速也就紧急转弯。

如果细拷这三省长期赖以增长的基础,石油、钢铁和煤炭这些国际大宗商品对当地的恩宠,可以视之为彼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由此放置到更大的背景之下,可以看出这些省市增长的面孔是整个中国经济被浓缩了的表情,其间暗含的微妙触动都能在整个经济肌体中找到影子。

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奇迹,主要是以人口、资源和制度红利共同驱动的一个结果,这其中资源的过度被倚重则成为增长的重要因子。但是现在,随着这些要素红利的减少以及资源价改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原有的模式注定难以为继。

目前的下滑,应是三期叠加阶段时经济的寻常一景,也是内在结构性和外部全局性调整的一种倒逼特征,更是爬坡过坎时期的阵痛表现。只不过,这种调整不管是增长结构的自我革命,还是市场决定性作用下的外科手术,其周期性的痛感可能更加长期,峰回路转的时间有些漫长。

从各省市来看,具有转型前瞻视野的区域早已未雨绸缪,比如煤炭大省山西,早在多年前把“转型跨越”作为发展思路希冀摆脱资源诅咒。其中的转型抓手之一就是旅游,山西一直希望将此产业做大做强,一季度山西全省的旅游收入仅有300多亿元,这在其经济总量中占比轻微。当地的学者如是认为,旅游业的做大做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山西的经济结构还是应该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培养多个支柱产业。

但是培育可以替代原有辉煌的产业何其之难,首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深度调整,此前风景这边独好的“福荫”早已不复,营商环境大不一样。这个5月,全球各大经济体的数据相继发布,尽管一季度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态势,但整体远远不及预期,尤其是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市场前景不断恶化。从各国制造业表现上看,欧元区4月PMI终值46.7,降至本年度至今最低点,德国当月制造业PMI终值同样是4个月来最低。其他三个金砖国家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制造业PMI显示增长接近停滞。

再看国内,以PPI为例,其形势已经较为严重,至今已是连续26个月下降,由此说明工业通缩更趋显性化,产能过剩之重依旧未能缓解。除却这些当前先行指标的令人“沮丧”之外,未来数年之内深化改革的全面铺开和力道加码,这种为新一轮增长的蓄势和盘整更需要时间上的耐力。

这一次,在壮士断腕和背水一战的改革决心面前,经济增速的砝码被弱化,而在供给侧和需求端精准发力的结构红利,或将暂时告别一个增长波峰的出现。

所以,诸如黑龙江等区域经济“后进生”的逆袭,注定将与整个周遭形势以及内外变化的鼓点同拍共振,那种意欲跨越发展的路子有些逼仄。

正因如此,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药疗”,更需要文火慢烤,一方面把握火候,一方面把握速度,亦如李克强的“骑自行车论”一样,“不动就会摔下来”。是为稳中求进,稳重有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